只有先签订就业协议,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一些老师类似的暗示,让部分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得不临时找一家单位在就业协议上盖章,冒充已被用人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离校之时,类似的“被就业”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对此,教育部办公厅6月10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阶段各项就业工作,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这一纸通知,能否刹住毕业时“被就业”的虚假之风?
现象:
毕业生“被就业”非个案
近日,南宁一网友发帖称,“学校发给学生每人三份毕业就业协议书,不能找单位签协议的学生不能拿到毕业证。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寻找公司签订协议,不论是否在该公司就职,以此增加学校学生就业率。”
记者调查发现,广西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夕也曾遇到老师类似的催促。现任职于某事业单位的小华(化名)告诉记者,他大学学的是“冷门”专业,就业率不大理想。临近毕业时,班上还有一半多同学没有找到工作。
小华说,临近毕业时,上至学院分管领导,下至辅导员,都在催促他们尽快签订就业协议,否则“你们不签订就业协议,档案和户口都没有地方托管。就会像一些没签就业协议的师兄师姐,毕业后档案和户口都丢了”。最终,班上20多名没找到工作的学生,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都与一家大家并不熟悉的用人单位签约了。然而,这些签约的同学,没有一人成为该单位的正式员工。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案,“被就业”现象在网上被广泛讨论。网友“gfxzjun”说,他们毕业前不交就业协议书,学校各部门就不盖章办理离校手续,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只能到处做假。网友“顺时针”也反映,“临近毕业前几天,学校通知把没有签约的就业协议交上去,等离校前再发还时,就业协议已经签了,我光荣‘就业’了。”
曾在南宁一高校就读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宿舍7个室友,没一个在毕业前找到了工作。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一室友花30元刻了个印章,帮班上至少5名同学顺利“就业”。室友调侃说,30元钱就可以开公司了,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总理、副总经理,解决了不少人“就业”。
南宁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近三年来曾为6名学生签订过就业协议书,但实际上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公司员工。他们都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催促,先上交就业协议书,才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探析:
谁得了“被就业”的好处?
对于一些学校将签订就业协议和毕业证挂钩,从而提高就业率的做法,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的一个极端做法,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曾“被就业”的小华说,由于毕业前“被签约”在一家不大熟悉的单位,至今他的人事档案还留在那家单位,档案转递手续非常繁杂。一个月前,他曾托人办转档案手续,可是事情一点眉目都没有。
“‘被就业’对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广西某三本院校一名班主任老师说,国家统计高校就业率的初衷是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参照。但在虚假数字的指引下,本来最值得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会被忽略。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就业困难群体本来可以获得一些就业帮扶,但他们既然已经“就业”了,就只能自己四处谋求出路。
“高校要玩这个‘数字游戏’,是因为掩藏在‘被就业’背后的,是尴尬的就业率。”南宁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小刘说,学校不把就业率搞上去,就可能被撤专业,没有专业就招不到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钱,没有钱的事谁也不干。
广西一所高职院校的行政人员透露,就业率造假的现象不仅在民办高校较为普遍,公办高校也同样存在。高就业率能给高校带来诸多好处:上级部门重点表彰、媒体舆论大力宣传、进一步促进招生……相反,如果就业率不高,学校自身的办学规模会受到限制,招生名额会减少,办学经费也随之减少,如此恶性循环,学校必会陷入困境。
建议:
不公开就业率,避免高校造假
针对高校毕业生“被就业”、“不就业就不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等情况,教育部办公厅6月10日下发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严格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和就业相关材料的审核,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通知中,教育部重申,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就业先进评选等工作中作假、违规者将实行“一票否决”。
据了解,高校统计就业率的主要依据之一,便是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通常而言,毕业生只要签订了就业协议,就意味着他们找到了工作。如此简单的手续,让一些高校轻而易举就能让就业困难户们迅速“就业”。
对此,一些高校毕业生认为,尽管教育部门多次强调,高校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但是“被就业”现象近年来仍层出不穷。这一现象,光靠教育部门的一纸通知,是难以真正杜绝的。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华教授认为,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将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名毕业生那里。而且,每一名毕业生应该从权威部门了解自己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条件。对于就业率,教育部门只有采取“统计但不公开”的方法,才能从根源上防止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教育部门统计就业率的初衷,是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参照。然而,目前的就业率,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无形之中逼着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如果教育部门统计的就业率,只作为内部工作参考,不为招生宣传而对外公布,这样就可以避免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
相关文章阅读
1、也说80后的奋斗
一部《奋斗》的热播让人们对80后的成长有了更为精确的认识,但现实中80后的奋斗是否真的就如电视剧中所讲的那样呢?恐怕未必尽然。 个人认为,《奋斗》中的几位男女主人公真正为之奋斗的不是生活,而是感情吧!
2、工资不如农民工 谁还愿意选择上大学呢?
近期“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说法盛行,由此引发了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讨论。 昨日,在省人才交流市场举办的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虽然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薪资待遇偏低,但他们表示,如果重新选择,他
3、法律专业论文:民事诉讼行为要论
直至今天,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很少关注诉讼行为问题。事实上,诉讼行为问题在民事诉讼领域是一重大问题,涉及民事诉讼的性质和原则以及程序保障等民事诉讼领域的核心问题,在很多情形中甚至构成了这些核心问题的有机
4、简历也有潜规则
时代改变了,简历的风格也改变了。如果你有很强的实力,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你的简历没有任何优势的话,你可能就需要装饰装饰你的简历了。 做一下免费的测试,看看你的简
5、大学生创业转战微博开小店
把美丽的校园风光拍成明信片,借助微博小店大做广告吸引毕业生帮衬,近日,广外的一群热爱摄影的学生不仅赚了钱,还赚了人气。记者发现,不少大学生像他们一样在微博上开个小店赚点零花钱,既好玩又能赚钱。
6、MBA英文简历制作全程指南
(一)页眉部分 1.名字 有7种写法:例: 1) Yang LI 2) YANG LI 3) Yang Li 4) Yang Li (李阳) 5) Li, Yang
7、应聘副经理的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真诚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垂阅我的求职材料。 回首昨天,曲折坎坷外,得失荣辱间,都是一个奋进勃发的身影,都是一份无悔无愧的心情
8、成本会计专业论文:新环境下如何发挥成本会计职能
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9、就业市场快速回温 大学生就业好转
昨日,光谷体育场举办湖北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月专场招聘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武汉铁路局等300家用人单位,提供近5000个工作岗位。据省教育厅、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介绍
10、济南:为海归搭建创业平台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唐代诗圣杜甫的千古绝唱,浓缩了济南的书卷之气,道出了济南2600多年来的文化底蕴,更表明了济南这座历史名城对人才的容纳与宽容。阔步迈入“十二五”的济南,将继续放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