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2011年的应届毕业生们已经铆足了劲儿开始找工作,各公司、单位也已开始忙着“招兵买马”,期待着新鲜血液的加入。然而,当不少应届生感叹“找不到工作”时,不少往届生正上演着“频繁跳槽”的怪事,被网友称之为“跳早族”。很多人对这一“怪局”费解。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矛盾究竟是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不够,还是大学生本身要求太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众多大学生加入到“跳早族”行列中呢?
“被迫”的就业
“跳,还是不跳”,这个两难选择,自春节前到现在,一直纠结着王伟的心。去年刚毕业的他目前就职于郑州市一家文化公司,从事文案工作。这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满打满算干了还不足半年。每月1100元的工资,与他刚毕业时的期待相差一大截子,这使得他有了想跳槽的打算。
这个春节,烦躁的情绪一直伴随着他。王伟的老家在许昌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种田人。一家人辛苦劳作挣钱供他读完了4年大学,还欠下了几万元债务。家人都期盼着他毕业后能够找份体面且赚钱的工作,好让这个深陷债务的家庭尽快日子好过起来。然而,未曾想到的却是,随着王伟的大学毕业,不但没能让家庭扬眉吐气起来,反而又给家中增添了一份烦恼和负担。
在大三下半年,王伟已开始着手制作简历。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他当时的心愿是能够到事业单位或者国企单位工作,可等拿到《毕业证》离开学校时,他迷茫了,心里倍感失落。虽然走出校门前他也得到几家公司面试的机会,可他总觉得不适合自己,最终还是放弃了。有一些适合他的单位和国企,可自身条件又不够,想进又进不去。
毕业后,他与同班好友在都市村庄合租了一个标准间。每天忙的事情就是到各个人才交流中心寻找适合的工作,白天到招聘会现场,晚上在网吧网上投递简历。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也花光了,工作还是没着落。心灰意冷的他决定“逃离”这个熟悉的城市,准备南下广州寻找更宽广的天地。就在这时,通过同学帮忙,一家文化公司的橄榄枝伸向了他,虽然公司不大,待遇不高,但挺轻松。最起码能解决“温饱问题”。就这样,在生存的逼迫下,王伟也被迫地走向了社会,拥有了第一份工作。
第一天到公司报到,王伟对自己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工作,混出个样子来。可美好的憧憬只在心中短短存留了两个月就变成了心灰意冷,他发现自己与这家公司各方面都不协调,这让他非常苦恼。可马上又面临着春节的到来,辞职也不现实,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苦撑着。
春节回家,父母问起工作上的事情。他深感愧疚,每次都以其他话题搪塞过去。大年初六一过,王伟就“逃”回了郑州。
回到郑州后,他在出租屋中蒙头大睡了三天。然后每天都是泡在网吧,在网上继续投递简历寻找机会。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类似王伟这样的“被迫”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有很多。每年春节后,都会涌现出许多“骑驴找马”的人。
职场“漂流瓶”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这是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认可的一个观点。虽然有些“跳早族”大学生通过不断选择,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想人生坐标,可有很多人却成了职场“漂流瓶”。
张斌,这个来自平顶山的2009年大学毕业生至今仍未就业,在这个熟悉的城市过着漂泊的生活,成为了一名职场“漂流瓶”。
张斌毕业于中原工学院文秘专业,刚大学毕业那阵子,他和宿舍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忙得不亦乐乎,准备和同学共同创办一家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那段忙碌且充实的日子至今仍让他难以忘怀。白天他们几个人四处奔波寻找适合开公司的门店,晚上聚在一起做方案写市场调查。半年多时间一晃而过,累瘦了一圈的他们,终于办齐了所有手续,一家崭新的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开张了。
“自己创业,当老板虽然比较苦和累,但心里很快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斌说道。可想象和现实往往差距很大,新店开张三个月,一个生意也没谈成。加上房租、水电气费和几个员工开支,一下子把他们打趴下了。可既然干了,就不能轻易放弃啊,继续苦撑。又过了不久,还是依然没什么成效。合伙的同学三个人离开了两个,就剩下张斌自己了。他发誓一定做出来个样子让他们看看,可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浇灭了希望。由于苦恼,晚上住在门店里的张斌抽烟不小心,烟头燃起了一堆废纸,门店失火了。新开的公司生意没火起来,反倒被这场本不该发生的火灾给烧了个稀巴烂。
“雄心壮志被水浇,创业未成被火烧。”谈起当初的事情,张斌苦笑着这样总结道。开公司他赔进去了7万多元钱,无奈他只好选择给别人打工,通过一番折腾,他最终找到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做起了售楼员。虽然比较艰难,可毕竟稳当多了。但不安于现状的他短短三个月后,就跳槽到了一家食品公司做起了销售主管。然而对于毫无经验的他来说,这份工作干起来并不轻松,不到半年光景,由于销售业绩上不去,他被公司炒了“鱿鱼”。
被公司炒掉后,为了生计,张斌不得不再次涌入求职大军中。他四处投递简历,渴望再次寻找到新的工作。然而,每次都不尽人意。最终他选择了再次创业,在网上开起了小饰品店。以前没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做起来很不容易。生意做得时好时坏,有时候连房租都交不起。无奈之下,他只好到一些物流公司打零工来维持生活。
就这样,他边在网上开店,边在外面打零工。张斌由最初的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到大学生就业者,又到了现在的职场漂流者。
至今,张斌仍在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方寸之地。
缘何频现“跳早族”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可是一些大学毕业生为就业找工作难而发愁时,另一些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在频繁跳槽,成了职场“跳早族”。为什么这些毕业生们加入企业时“高高兴兴上班来”,最后却“陆陆续续离职去”呢?
一位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坦言,前几年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部门曾一度提倡“先就业再择业”,但这一观念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走极端,因为它抵消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企业忠诚度。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而提出的口号,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就业理念的树立,应当调整。毕业生离职的情况频繁发生,“吃亏”的企业很可能在下一年度减少或取消校园招聘的名额,形成“往届生跳槽频、应届生求职难”的恶性循环。
此外,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涯规划和职业定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也不去主动了解,毕业时难免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优势、劣势、潜能等缺乏科学分析,求职就业一窝蜂,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像赶集一样参加招聘会,四处撒网,没有明确目标。有的毕业生是学国际金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时却只跟着其他同学,随大流找感觉,根本没有自己的终极目标。
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曾发生过离职)约为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毕业学校的层次越高,离职率越低。
据劳动部门的最新调查发现,2010届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还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对薪水、福利待遇等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非要走独木桥不可——考公务员;有的希望进大单位,对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对于频繁出现的大学生“跳早族”现象,职场专家指出:对职场新手个人而言,频繁离职也会对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初涉职场就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若刚开始工作就总是“三分钟热度”,形成定势的话,不利于新手们的职场进步,以后再找工作时,一份“三年打五份工”的简历也很难赢得未来雇主的信赖。
“跳早族”跳出职场尴尬
大学毕业生的频繁“跳槽”现象,如今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跳早族”大学生,非但没能跳出理想工作职场,反倒还跳出了职场尴尬来。
郑州市一家企业公司的人事部主管说:“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虽然算不上是企业的核心人才,但是他们频繁的跳槽对公司员工的心理和企业整体工作氛围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大学生离职的‘示范’作用,会使企业员工心态不稳、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有人才积蓄,而大学毕业生是企业重要的人才后备力量。”
此外,现在的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太差,不愿意到基层的岗位锻炼,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屑做。耐不住“寂寞”,工作没几天就对单位有一大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后立即走人。
一家用人单位也吐露了他们的苦衷:我们企业发展十分需要人才,也很想培养了解我们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流程的人,大学毕业生理应是我们培养的重点目标。但是我们不敢培养他们,我们怕的是企业花了钱,把“生手”变成了“熟手”后人家就另觅高就了,企业花了钱,却为别人做了“嫁衣裳”。有研究表明,在人才流失后,企业重新招聘和培训人员替代,所花的费用是维持原人才所需薪酬额的2.8倍以上。
在一项网络调查中,网友们对“跳早族”的态度都比较理性,有70%的受访者认为“跳早族”增多会让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这些人觉得,“跳早”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跳早”会让用人单位浪费培训新员工的成本。还有一部分网友赞同跳早,他们称,早“跳槽”利大于弊。“不跳槽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对于一些“跳早族”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职业规划咨询公司的专家认为:“浅尝辄止”的工作经历太多,不仅不能为求职带来加分,反而会令企业觉得没有安全感,失去信赖。而对职场新人个人而言,频繁离职也会对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付出高昂的“隐形代价”。频繁离职看似很爽气,一不顺心就离职,其实是剥夺了自己在行业内积累专业技能、人脉的机会。
此外,专家还建议,毕业生在求职前务必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擅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同时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在充分了解职业信息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的职业机会来设定职业目标,并制订短、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在职业生涯发展初期,可以允许“尝试”,但一定要把握好“度”。若是出现了职业困惑和不适应,应及时调整心态,或尽快到专业机构寻找帮助。
总之,在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作为高校毕业生,要做好走入社会和职场的准备,认真分析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理性对待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走稳走好工作之路。
相关文章阅读
1、写好简历真朴实的方法
一份简历,好比是产品的广告和说明书,既要在短短几页篇幅里把你的形象和其他竞争者区分开来,又要切实地把你对于用户的价值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来。这份个人文件正好可以被用作推销你自己的有力宣言。 首先,无论你的
2、60后剩男苍孙的事业观
事业可败理想不可败 哪怕颠沛流离也要以人为本 敢于向80后请教 史上那些坚强的剩男 三国的故事,谁都可以讲上一两段,那些人和事多是已知,很少未知;多是透明,很少不明。要费神再去讲那段故事,
3、三十岁的女人,是否还能重新来过?
三十岁,一个而立之年;三十岁,一个让很多女人手足无措的尴尬年龄;三十岁,很多女人已经不再把这个年龄随便告之他人。 “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从这句俗语可以看出,当女人到了三十岁,世俗的眼光就
4、“春招会” 现场异常火爆
432家企业招兵买马,16979个岗位虚席以待。26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中国·大连2011春季人才招聘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在星海湾世界博览广场成功举办,吸引了我市高校、东
5、2010年优秀团干部自我鉴定范文
x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了,仔细回想一下自己担任团支部书记以来的所做所问所学所思,从工作中也体会到了许多人生的哲理,也是颇有感慨。 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技巧和方式,还有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真诚的向关心和支持
6、法学论文:论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传统民事诉讼中,因侵权行为而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受害人,应当就加害人具有故意或过失、加害行为违法、受害人的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侵权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承担证明责任。所谓证明责任
7、个人简历必须包含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必须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简历应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应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政治面貌、学校、系别及专业,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身高、爱好与兴趣、家
8、大学毕业生们求职如何用细节定成败
临近毕业,大学生求职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求职路上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几位毕业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求职经验。 诚实,没有过时。 面试就像推销,“商品”就是自己。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小徐谈到自
9、60%大学生喜欢成功的创业案例
毕业后,大学生小吴准备在学院路创业开咖啡吧,但他之前几乎没有看过创业报道,“我看经管类的书比较多,不过我觉得现实中的案例比较真实,也更能启发人。”在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表示没怎么关注过创业报道。
10、求职的意志要像求生意志一样
无论就业市场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有些人求职顺风顺水,一求一个准;但大多数的求职者却是屡求屡败,直至把当初的万丈豪情消毫怠尽。所以,求职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耐力,就像世界万物求生的意志一样,无论形势多么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