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也正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优胜劣汰,这是竞争的必然。对于强者,跌倒了,大不了再爬起来。而那些心理素质差的人,这时候自卑心理很快占据了主导位置,难以再站起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把目光停留在自卑心理的形成时期——小学阶段。
一、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则会片面地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自卑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所谓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认为自己不行,无法赶上别人,它有着很强的消极作用。我们就先看看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首先,由于客观条件引发的:有的学生家境不好,吃穿谈不上讲究,只能稍做到有,由于习惯了这种生活现状,开始自己也不在乎。可日久天长,因周围的同学和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逐渐注意到别人优越条件。觉得自己家里很穷,没有资格谈这说那,继而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还有的同学因自己的相貌产生自卑,总是认为自己太丑了,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甚至于连抬头举手都小心翼翼,生怕会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而引来别人的歧视与嘲讽……由于小学生认识和理解事物还不能够达到理解程度,这也就很难避免使他们产生偏激的一面。
其次,教师不负责任的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一句话很可能造成一个学生一辈子的跌落。前几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在看见一名学生老教不会时,和蔼可亲的形象立即被粗鲁的辱骂声所代替: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活在世上还有什么用,不如死了算。这名小学生仅有的一点自尊心也在教师的辱骂声中撕裂,当晚,他便自杀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是抱着不负责的态度,动不动就以打击、谩骂来抵制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由极度的自尊变为自卑。这样看来,我们教师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再次,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同,因而在体力、智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其实个性的差异也算是客观条件,但学生经过后天的努力,也能够改变。)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智力和一些才能不及其他同学就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偶尔一两次的失败便完全气馁了,认为自己天生就这样,无法再改变。
最后,学生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一点是上一点的分点,之所以分作一点来讲是因为其对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以上二点所谈及的方面都是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理发化、客观化,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处理事物。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它是不成熟的阶段。如果那位自杀的小学生认识能力稍微提高一点,那么悲剧便不会发生了。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也就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才导致了自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呢?小学生自卑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自己,害怕自己被伤害,却往往自己伤害了自己。所以教师在给有着自卑心理的学生做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要防止操作他们的自尊心,因人施教,选择适当的方法,一位好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位好的 “医生”,只有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二、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即使在家人面前也常说:“我们老师讲的”。对于儿童的这种特殊心理,教师应珍惜它,利用好它。在整个克服自卑心理的过程中,教师依旧起主导作用。
1、小学生的感知觉情绪化比较明显。小学生自卑时,心情比较低落,面部表情暗淡,容易走神,喜低头,他的内心活动多写在脸上。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都留心观察,对学生进行爱的陶冶教育。
2、经常利用身边的小事和创造条件教育学生。有的学生因为动作不会做而感到自卑的,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给一些难度适中的动作让学生完成,增加其信心;有的学生以自己的品德不好而自卑的,教师可以设计好一个“陷阱”让其自我满足,消除这方面的自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坚持原则办事,正确地引导学生,不可以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要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认识到克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三、通过比较,抵制自卑 说实话,这不能说是一个好办法,但也可适当选用,像那些有着自卑心理且容易满足的学生易采用。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了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四、优化环境,渗透熏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学校是传递文化和育人的基地,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体现在校园物质和精神环境中。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因此,有人称它为学校的隐性课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校园精神环境的建设。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必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
2、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必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对学校文化有不小的冲击力,所以学校在选择、引进时要注意识别,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渗透和熏陶,从而形成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自卑。
3、最后教师还要注意由“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旧的封建思想引起的自卑现象。总之,要抵制一切对小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不利的因素,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为他们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阅读
1、找工作除了关注薪水 还应关注什么?
“焦点关注”找工作,该关注什么? 2011年春节临近,如火如荼的各类招聘会逐渐冷清下来,招聘企业和招聘信息也明显减少。找到心仪工作的同学正准备安心回家过年,但是更多人还在积极寻找中。 找工
2、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掀起开网店热潮
年关将近,又到了一年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据了解,虽然今年招聘高峰比去年有所提前,但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还是没改变。面对“找工作难”,厦门的不少大学准毕业生已经开始筹划在网上开店作为过渡。 不
3、好的工作岗位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杜洪月是鞍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大四学生。18日,他刚刚和市内一所私立学校签了就业合同,毕业后就可以上班。算起来,从去年10月底开始找工作,只用了两个多月就找到了满意的单位,和他的同学相比,杜洪月求
4、水利学论文:中国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土建
摘要:中国兴修灌溉工程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文章认为我国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传统灌溉工程类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坝、陂渠串联、圩垸、井灌、御咸蓄淡等在现今皆得到了继承。传统的灌渠工程技术
5、薛子蛮:创业关键是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
薛子蛮:所有创业的人都有一个梦想,都要完成这个梦想,我作为一个老头儿,也搞过创业,也有一些成功,也有大量的失败,我主要想给大家泼冷水。我想每一个创业的人,在你们创业以前,一定要想清楚,你这件事是为
6、想要幸福真是这么难的吗?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幸福。当人们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幸福,是人们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并对这种生活感到有巨大乐趣,希望能持续长长久久时的愉悦心情。说到底,幸福离不开三个
7、年后“用工荒” 农民工身价倍增
找工难 本科学历去应聘一个要求大专学历、月薪仅1000元至1500元的岗位,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徐琴信心满满,不料竞争这一岗位的大学生竟有6个,她心里咯噔了一下;而仅有小学学历的
8、善用每一次兼职
兼职,人一生中或许会经历许多次,也或许一次也没有经历过。但经历过兼职却是好的,不只是能赚到钱,对于自己的事业和综合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看看现在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对求职者的要求就可见一斑:应届毕业
9、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应将求职意向突显出来
目前正是大学生职场求职的黄金季节。但是,让很多周旋在求职场内的大学生感到纳闷的是,为什么他们精心设计、花大工夫去修饰的求职简历,往往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垂青,反而是石沉大海呢? 上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专
10、伦理道德专业论文:耻感·罪感和底线
一 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底线伦理的普遍崩溃。底线伦理崩溃表现为人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伦理道德全面危机;表现为这样一些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