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特别拧巴,因为诗人和商业的距离太远了。做企业,其实是在挑战我的本性。”对于写诗和出书这两件事的关系,沈浩波始终分的很清楚。
在一般人看来,比起现代诗人的身份,商业上的光环——畅销书的幕后推手、中国最大民营图书公司掌门人、磨铁图书CEO,似乎更能注释沈浩波。然而,沈浩波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沈浩波觉得最烦人的事情是:企业的事务太多,以至于把他写诗的时间都占用了。
实际上,在这一年里,磨铁图书经历了公司发展的重大分水岭,不仅获得了来自鼎晖创投与基石资本的一亿元风投,还组建了分公司,“创意团队加平台运营”的架构初见规模。
但是,所有商业上的成就只是写诗的前提。在沈浩波看来,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并不是要挣更多的钱,而是为了能早日卸下“CEO”的头衔,重新回归诗人身份。“快了。明年,我的头衔就换了,不再是CEO,而是一个虚衔。”
从诗人开始
显然,沈浩波写诗的历史比其做商人的历史要长得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还在上大学的沈浩波就进入了诗人的圈子。写诗,办杂志、和朋友“瞎侃”,成了他当时生活的全部内容。和很多受不了“朝九晚五”羁绊的上班族一样,做一个自由的人成了沈浩波创业的最初动机。
因为从业经验和爱诗的心,沈浩波很自然地将发展方向定位于图书出版。2001年,他向朋友借了十几万,创立了图书工作室。“既然写诗不可能养活自己,那我就做出版挣钱。这样,我的精神世界仍然是自由的。”把理想和现实分得很开,这是沈浩波自认为与很多想赚钱又想保持清高人的最大不同。
最初,沈浩波的想法很单纯——为了给写诗积蓄物质条件,要迅速赚钱。“我这么聪明,挣点钱还不容易吗?”
但是,当时的中国出版业里,根本没有民营势力,国有企业独霸天下,没有任何榜样可以借鉴。沈浩波“想当然”的认为,接近市场的产品就是好产品,越通俗越好。结果“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测读者心理”的代价是十几万很快赔光。
意想不到的是,是诗人圈子里认识的一个小姑娘春树救了沈浩波的生意。对于这段往事,有人认为是沈浩波的文人直觉使然,有人认为是文人热衷的江湖义气的作用。总之,且不管是为了兑现承诺,还是看好其商业前途,沈浩波一咬牙,在已经捉襟见肘的时候又负债五万,出版了春树的《北京娃娃》。
《北京娃娃》面世的过程中,沈浩波毫无渠道资源和经验,除了媒体资源几乎一无所有。万般无奈,沈浩波只能硬着头皮,以“残酷青春”为主题,大肆向媒体推广这个17岁辍学的叛逆少女的形象。谁知,这一招效果出奇,不仅书卖了五万册,春树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了那一代中国青年人的标签。
“以新闻效应拉动销售”模式的确立,成就了沈浩波。随着互联网文化兴起的浪潮,沈浩波先后打造出《诛仙》、《盗墓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等一系列畅销书。滚滚而来的除了真金白银,还有越来越多的产品,优质作者和出版人。
以商人之名
原本,创业的目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诗人,挣钱无论如何不能影响沈浩波精神世界的充实。但是,随着商业上的成功演进,局面似乎并未向最初设想的方向发展。
开始,沈浩波坚持在白天会见作者、经销商、抓选题、搞运营;半夜12点,他会独自面对电脑写诗。但是,自2008年起,这种一半诗人一半企业家的生活遇到了困难:公司结构不清楚,责任不清晰,效率低下。
沈浩波发现,抱着“赚点钱花”的心理,做不好企业,不得已,他开始一点一点挤压写诗的时间,越来越不自由了。“企业发展到此时,逼迫我要往前走。我开始觉得并不是企业的主人,相反,是企业要求我必须达到某个水准。”
天平向生意一边倾斜,沈浩波开始从头学习做一名企业家。
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沈浩波的诗人理想,自2007年起,不少投资商找到沈浩波谈投资。于是,沈浩波开始学习投融资知识,以应对各式各样的风险投资人。
在谈到最终选择鼎晖的原因时,沈浩波的商业逻辑已经独立而清晰:“我不想被鞭子抽着赶上市,我的目标不是圈钱,磨铁有自己的节奏。而鼎晖也不着急,很尊重我们。”
沈浩波的节奏包括传统出版,包括数字出版,甚至包括上市。
今天的沈浩波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的商业信仰。因为尊重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永远无法调和的”这一商业规律,磨铁得以在过去的十年里,为中国的文化做了一点事情。
不能骂人的行业
面对变化,沈浩波并不开心,因为他发现,商业已经侵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本来你想当自己的主人,最后你非常努力,却变成了奴隶。首先,你有了作为奴隶的责任,因为已经跟无数人的利益绑在一起,你要为他们负责;其次,你产生了作为奴隶的理想,对这个企业、这个行业有了感情;再次,你产生了作为奴隶的价值观;最终,你完善了自己作为一个奴隶的形象。”
沈浩波很清楚:自己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梦想自由的人了。这已经是个悲剧了,更可悲的是,自己没有能力来摆脱这个悲剧。正如那句著名的哲言:小鸟的翅膀如果缀上黄金,它永远都飞不过沧海。
其实,沈浩波不否认,商业有商业的乐趣,而最大的乐趣,就来自“拧巴”:“我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但是做企业要很理性,好胜心让我觉得我可以做好,所以我必须跟自己较真。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相关文章阅读
1、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失败的的原因
一、简历中主次不分
很多简历,内容庞杂,形式混乱,贪多求全,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写上,结果,大杂烩,反倒让人搞不清楚究竟应聘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不同的经历,展示不同的能力,同一经历,不同的
2、我们这么辛苦地努力生活是为了什么
从我们出生到慢慢长大,都是在生活,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因为要生活。包括我们的父母、祖辈,他们那个年代生活比我们艰难得多,也辛苦得多,天灾人祸让人无可躲避。现在的我们比起他们来,实在幸福得多。 但是因为我
3、STAR法则在简历制作中的运用
STAR法则即为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缩写,具体含义是: Situation 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Task:你是如何明确你的任务的 Action
4、大学生和农民工都要有尊严地就业
“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对这个问题,政府将百倍重视,不可掉以轻心。”总理2009年两会记者见面会上说的这番话,让人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政府解决的决心
5、半设计师的悲哀
我是一名设计师,创造了很多的设计案例的设计师。没有优秀的设计团队,只有自己的单打独斗。我毕业于国内专业的艺术院校,曾学习了很多相关的设计课程。原以为我今后的生活应该是不愁吃喝,所接触的是设计方面的时尚
6、开网店也能带动就业 辽宁2.4万人是网店老板
大学生创业网讯 高速发展的网购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上开店,以创业解决就业。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有24306位辽宁人在淘宝网上开店当老板,间接带动就业机会将近7万个。
7、张勇(海底捞)心中的杜拉克五问
当着记者的面,张勇拨打了几个电话,才颇有些周折地问到海底捞2010年拥有的店面准确总数——52家,比2009年新增16家。“怎么今年开了这么多……”他低声嘟囔。 就在10分钟前,站在“中外管理
8、90后大学坚持“不啃老” 春节在庙会练摊
今年春节庙会上,在摊商队伍中不乏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或以“不啃老”做招牌,或以创意吸引眼球,上庙会被他们视为锻炼能力的好机会。
地坛庙会
“不啃老”大学生回本
“兔耳朵、乔巴帽
9、体育论文:浅谈我校体育档案的管理及运用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运用体育档案,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收集、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 管理 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
10、历史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中学生受挫后的消极情绪反应主要表现在: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