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知识>> 职场资讯                                                                    

名校旁听生的种种感受

类别:职场资讯  时间:2024-05-04   已浏览: 2194 次
  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宁愿把大量时间耗在网上“浅阅读”也不愿去啃几本原著的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李文超、柳哲、范国梁由退休职工、菜贩子转而想到大学旁听,进而想继续研究学问,他们渴求知识,不畏年龄、不畏出身,社会应对他们的求学梦给予尊重。同时,大学的校门应对他们所敞开,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大学旁听,有的大学是不接纳旁听的,有的大学需要单位的介绍信办旁听证。大学校园应该欢迎这些旁听的人。在这个物质欲望纵横的时代,很多人都在闲暇时光贪图享乐,还有这些人来大学校园寻找精神追求,他们不计功利、一心寻求知识,不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论是其他学校的在校生还是落榜生,不论是干部还是职工,不论是市民还是农民,不论有没有固定职业,笔者都觉得具有高尚的一面。大学能够给这些人提供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和归宿,是大学的光荣。哪怕给自身的管理增加一点儿难度,也是所得远远大于所失。

  柳哲:已不再是北大边缘人,仍怀抱边缘心态

  1989年高考落榜后,柳哲自愿在农村从事教育、青年和乡土文化研究工作,其间曾担任语文代课教师、横溪镇文化宫专职管理员、浦江县曹聚仁资料馆筹办负责人等。柳哲说,在高中时读到《我与我的世界》这本书,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理解,此书的作者是同为浙江金华人士的曹聚仁,因此引起了他研究曹聚仁的兴趣,想要当个学者。

  1996年初春,带上父母积攒多年给他娶妻成家的3000元钱,以及七八十公斤重的有关曹聚仁的研究资料,开始了北大寻梦之旅,在张兴根老师的引荐下,柳哲到北大中文系办了一门课的旁听手续。

  这时北大的一位教授告诉他,不用交学费,直接进教室听课就是了。柳哲就到中文系抄了课表,偷偷地溜进了教室听课,而上课的教授也从来没有把他赶出教室。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柳哲发现3000块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柳哲的日常消费非常节省,吃饭有时窘迫到一个馒头加杯开水就算一顿饭,只是刚从县城出来到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书市这么发达,以前看不到的书身边都有,难免会有很多欲望。

  他先是住在研究生宿舍,每月交120元,后来由于没钱不得不另觅住处。一天他在校园里转悠,发现第二教学楼后面有一间四五平方米的小储藏室,门没锁,里面空空如也,他找来砖头和木板搭成一张简易的床铺,并给这个处所取名“静心斋”。白天在课堂上旁听,晚上就回到蜗居在烛光下写东西,尽管没有暖气和水电,墨水瓶里的墨水都结了冰,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可好景不长,1997年1月,放假前保卫人员安全检查,勒令他必须搬走,那天夜里,柳哲在黑暗中哭了很久,直到枕巾都湿透了。

  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学习之余想办法挣钱。首次打工是帮一家公司抄信封,两天就挣了120元,为此他乐了好一阵。1996年夏天,通过与一个民工聊天,得知拆房时整理砖头一块能挣3分钱,便去干了一天,结果手指头都磨出了血。后来有教授介绍柳哲到北大出版社担任校对,生活条件才渐渐好转。

  他总说凡事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说这就意味着绝对自由,旁听生不能办借书证,学习生活各方面束缚也不少,也有就是为了考研拿文凭的,正式学生也未必就一定为体制所限,他们很多人也自由选课,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也不大去听。

  2001年是柳哲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2001年3月22日,柳哲在北大首先提出“北大边缘人”的称谓,之后成功策划了“北京大学博士生文化节”、“燕园寻梦·北大边缘人雅集”等“北大边缘人”相关系列活动,一时间成为社会热点。之后,柳哲打算把这批不是正规意义上的精神流浪者们的故事结集成书,书名就叫《北大边缘人》,中文系著名教授陈平原还专门写了序言。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书未能按时出版。然而一代人的精神寻梦之旅,将永远成为他们心中不灭的记忆。

  2001年他提出的“北大边缘人”的概念在为众多媒体传播之后,成为对一个特殊群体的专用称呼。他们没有北大的学籍或户口,但向往北大,并在此旁听、进修、游学或者考研。柳哲认为,“边缘”在这里是中性的客观描述,并无褒贬,但是他也承认,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一种“在酸楚和寒心的情绪下的自我界定”。

  也正是关于“北大边缘人”的讨论,让他一下子成了媒体关注的边缘人的典型代表。大凡漂泊异乡求学的贫苦青年,也大都经历过和他一样的艰辛岁月。如今回忆起来,精神上的压力最让柳哲难以释怀。当时因为频繁的搬家,柳哲没有固定的通讯地址,很不方便。他在北大出版社兼职做临时工时,用过那里的信箱,后来离开出版社,又托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一位老乡转信。最后,在当时的中文系主任费振刚的帮助下,在中文系有了一个固定的信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信箱被取消了。不得已,柳哲又千方百计在校刊获得了一个联络地址。

  有一次,一封寄到柳哲中文系信箱的信件被写上“查无此人”而退回到总收发室,幸而又转到了校刊的联络处,柳哲才知道有这么回事。他说,当时心情十分沉重,心想也许自己再努力也不会被认同,这让他再一次痛心地怀疑自己在北大的定位。尊重和鼓励,是处于边缘人心态下的柳哲最渴望的。

  虽然这些年来忙于生计,生活目标也有了变化,与边缘人相关的事情渐渐做得少了,但柳哲对这些“北大游学生”们的情况仍然很熟悉,他说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打算在北大考研,提前来熟悉一下北大的课程;二是周边其他大学的在校学生慕名而来,旁听名教授们的课程,感受北大的学习氛围;三是在北大周围工作的在职人员,到北大来寻求他们有用的信息,听一些知名企业家演讲或是充电培训什么的;还有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理想青年,单纯为求知的目的来北大寻找答案。

  柳哲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和创业在北大,没有学籍、未曾佩戴过北大的校徽,手中也没得到校方的任何凭证。但为了追寻知识、能力和智慧,柳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北大边缘人。在探索真理、寻求知识这方面,北大人和北大边缘人是平等的。大家几乎拥有同样的学习条件,从某种程度来说,类似柳哲一样的边缘人求知欲更强,对所能利用的资源用得更加彻底。

  范国梁:为族谱寻根幸而圆梦北大

  52岁的浙江菜商范国梁,得知自己是宋代理学思想教育家范浚的第29代孙后,下决心学习提高文学水平,以研究族谱和整理先祖作品佚文。

  范国梁原本是以卖菜为生的,家中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仍然租房子住。尽管范国梁年纪很小时便失去读书机会,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学。据范国梁介绍,在他的家中,收藏有三四百本各类书籍。

  他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却非常爱读书,尤其喜欢研究族谱。在知道了自己是宋代教育家范浚第29代孙后,他四处寻找家谱、寻访族人,更迷上了先祖范浚的著作,不仅重印《范香溪集》,还个人出资修葺范浚父亲范筠的墓地,先后花去10余万元积蓄。

  在研读范浚的作品之后,范国梁对祖先愈加敬仰,下定决心要学习研究并弘扬祖先的文化思想。但是对于只有三年级文化水平的范国梁来说,仍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祖先的作品并不是能完全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

  2010年9月,在北大旁听十几年的柳哲在修柳家族谱时,发现《范香溪先生文集》里收集着一篇涉及自己祖先的佚文,通过网络留言,柳哲与范国梁联系上了,两个人在交往过程中成为了好朋友。在知道了范国梁正为自己古汉语水平不高而烦恼的时候,柳哲便动员他来北大学习。在柳哲的动员下,范国梁踏上了北大求学之路,圆大学之梦。

  来北大旁听,范国梁没有和妻子细说,只说到北京看看有什么发展。范国梁解释说,妻子知道自己喜欢读书,梦想读大学,就算知道了,但我是来学知识,我想老婆孩子会理解的。

  初来北大的范国梁本来是把自己准备的1万多块钱作为1年的生活费,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他还是咬牙花3000多元买了电脑和打印机,一方面学习,一方面便于与家里和外界交流。在柳哲帮助下,范国梁在香山公园附近村子里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间,月租700多元。范国梁说:“这里条件是差了一点,但这里离北大还算近。”买了电脑、打印机,租了房子,这就花了一多半的钱。

  食堂一碗面条7块钱对于范国梁来讲都是很贵的,中午仅买两个馒头喝点茶水充饥。在这样的条件下,范国梁依旧精神抖擞,“计划在北大进行2年的旁听,将来学以致用,回报北大。”范国梁说。

  自从开始了北大的学习之后,范国梁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对图书馆已是熟门熟路,只要是关于范浚的材料,他都想借来研究。

  虽然一些课程对于范国梁来说有很多听不懂、看不懂的地方,但是经过潜心的学习,一定会寻找出门道,最终有所收获的。

  他打算借助北京各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重新修订《范香溪先生文集》。甚至,将来想像老祖宗那样专心做学问,靠写文章赚稿费。


相关文章阅读

1、90%上海高校开始实施创业教育 上海市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目前90%以上高校已实施创业教育,开设了100多门创业教育课程,近85%的高校建立了各种规模的创业基地。同时,通过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创业零首付等优惠政策的实行

2、职场80后宣言有能力让自己幸福 80后90后一代在前辈眼里看起来总有些“异类”,50后称他们是继70后的一代不如一代,而70后则称他们是新兴一族。3月8日前后,记者到大学校园等地,采访了多名80后90后女生,希望通过她们来了

3、伦理道德专业论文:八荣八耻论文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

4、简历中适当增加商业语言提升简历魅力 在写作简历时,要时刻记住你是在一个商业环境中推销自己,尽量使用适合这种环境的语言,尤其是在对你的工作业绩和成就进行说明的时候。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是商业语言呢?简单的说,就是定量化的语言,你的简

5、大学生自主创业急需政府降低资金门槛 2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记者会。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庆峰表示,政府应设立大学生创业园,零

6、这个竞争时代里创业才是最佳选择 由创业邦传媒主办的创新企业展示活动“创新中国 2011”新闻发布会于2月28日在北京举行。该活动将于今年3月陆续在中国11个城市举行,超过200家企业参赛,微软、高通、联想投资、红杉资本、DC

7、英文简历技巧小觑 现在许多单位都希望应聘者有比较扎实的英文基础,特别是外企和涉外交往比较多的单位,一份漂亮的英文简历会帮助你给用人单位留下很好的印象。   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由于工作经验很少,写不出太多的东西

8、大学生创业要够自强 大学生创业,是否“技术+资金=成功”?昨天发布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复旦分基金白皮书显示,在书生老板中,失败者可能原因各异,成功者却往往具备相同特质。目前我国在大学科技园中创业的大学生已近

9、不落俗套的个人简历如何打造 不落俗套的个人简历如何打造   在众多的简历中,如何使自己的简历脱颖而出,引起人事主管的注意和重视,增加自己面试的机会。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避免九种俗套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自己的简历更具个性:

10、通信学专业论文:遥感的原理与实践 --以上海市第三轮航空遥感调查为例 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并迈步跨入21世纪之际,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 对20世纪末的上海城市发展状况,作一次全面的航空遥感调查,这是继1988年和1994年前两轮航空遥感调查之后的上海市第三轮航空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