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知识>> 职场资讯                                                                    

名校旁听生的种种感受

类别:职场资讯  时间:2024-05-04   已浏览: 2247 次
  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宁愿把大量时间耗在网上“浅阅读”也不愿去啃几本原著的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李文超、柳哲、范国梁由退休职工、菜贩子转而想到大学旁听,进而想继续研究学问,他们渴求知识,不畏年龄、不畏出身,社会应对他们的求学梦给予尊重。同时,大学的校门应对他们所敞开,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大学旁听,有的大学是不接纳旁听的,有的大学需要单位的介绍信办旁听证。大学校园应该欢迎这些旁听的人。在这个物质欲望纵横的时代,很多人都在闲暇时光贪图享乐,还有这些人来大学校园寻找精神追求,他们不计功利、一心寻求知识,不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论是其他学校的在校生还是落榜生,不论是干部还是职工,不论是市民还是农民,不论有没有固定职业,笔者都觉得具有高尚的一面。大学能够给这些人提供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和归宿,是大学的光荣。哪怕给自身的管理增加一点儿难度,也是所得远远大于所失。

  柳哲:已不再是北大边缘人,仍怀抱边缘心态

  1989年高考落榜后,柳哲自愿在农村从事教育、青年和乡土文化研究工作,其间曾担任语文代课教师、横溪镇文化宫专职管理员、浦江县曹聚仁资料馆筹办负责人等。柳哲说,在高中时读到《我与我的世界》这本书,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理解,此书的作者是同为浙江金华人士的曹聚仁,因此引起了他研究曹聚仁的兴趣,想要当个学者。

  1996年初春,带上父母积攒多年给他娶妻成家的3000元钱,以及七八十公斤重的有关曹聚仁的研究资料,开始了北大寻梦之旅,在张兴根老师的引荐下,柳哲到北大中文系办了一门课的旁听手续。

  这时北大的一位教授告诉他,不用交学费,直接进教室听课就是了。柳哲就到中文系抄了课表,偷偷地溜进了教室听课,而上课的教授也从来没有把他赶出教室。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柳哲发现3000块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柳哲的日常消费非常节省,吃饭有时窘迫到一个馒头加杯开水就算一顿饭,只是刚从县城出来到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书市这么发达,以前看不到的书身边都有,难免会有很多欲望。

  他先是住在研究生宿舍,每月交120元,后来由于没钱不得不另觅住处。一天他在校园里转悠,发现第二教学楼后面有一间四五平方米的小储藏室,门没锁,里面空空如也,他找来砖头和木板搭成一张简易的床铺,并给这个处所取名“静心斋”。白天在课堂上旁听,晚上就回到蜗居在烛光下写东西,尽管没有暖气和水电,墨水瓶里的墨水都结了冰,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可好景不长,1997年1月,放假前保卫人员安全检查,勒令他必须搬走,那天夜里,柳哲在黑暗中哭了很久,直到枕巾都湿透了。

  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学习之余想办法挣钱。首次打工是帮一家公司抄信封,两天就挣了120元,为此他乐了好一阵。1996年夏天,通过与一个民工聊天,得知拆房时整理砖头一块能挣3分钱,便去干了一天,结果手指头都磨出了血。后来有教授介绍柳哲到北大出版社担任校对,生活条件才渐渐好转。

  他总说凡事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说这就意味着绝对自由,旁听生不能办借书证,学习生活各方面束缚也不少,也有就是为了考研拿文凭的,正式学生也未必就一定为体制所限,他们很多人也自由选课,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也不大去听。

  2001年是柳哲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2001年3月22日,柳哲在北大首先提出“北大边缘人”的称谓,之后成功策划了“北京大学博士生文化节”、“燕园寻梦·北大边缘人雅集”等“北大边缘人”相关系列活动,一时间成为社会热点。之后,柳哲打算把这批不是正规意义上的精神流浪者们的故事结集成书,书名就叫《北大边缘人》,中文系著名教授陈平原还专门写了序言。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书未能按时出版。然而一代人的精神寻梦之旅,将永远成为他们心中不灭的记忆。

  2001年他提出的“北大边缘人”的概念在为众多媒体传播之后,成为对一个特殊群体的专用称呼。他们没有北大的学籍或户口,但向往北大,并在此旁听、进修、游学或者考研。柳哲认为,“边缘”在这里是中性的客观描述,并无褒贬,但是他也承认,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一种“在酸楚和寒心的情绪下的自我界定”。

  也正是关于“北大边缘人”的讨论,让他一下子成了媒体关注的边缘人的典型代表。大凡漂泊异乡求学的贫苦青年,也大都经历过和他一样的艰辛岁月。如今回忆起来,精神上的压力最让柳哲难以释怀。当时因为频繁的搬家,柳哲没有固定的通讯地址,很不方便。他在北大出版社兼职做临时工时,用过那里的信箱,后来离开出版社,又托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一位老乡转信。最后,在当时的中文系主任费振刚的帮助下,在中文系有了一个固定的信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信箱被取消了。不得已,柳哲又千方百计在校刊获得了一个联络地址。

  有一次,一封寄到柳哲中文系信箱的信件被写上“查无此人”而退回到总收发室,幸而又转到了校刊的联络处,柳哲才知道有这么回事。他说,当时心情十分沉重,心想也许自己再努力也不会被认同,这让他再一次痛心地怀疑自己在北大的定位。尊重和鼓励,是处于边缘人心态下的柳哲最渴望的。

  虽然这些年来忙于生计,生活目标也有了变化,与边缘人相关的事情渐渐做得少了,但柳哲对这些“北大游学生”们的情况仍然很熟悉,他说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打算在北大考研,提前来熟悉一下北大的课程;二是周边其他大学的在校学生慕名而来,旁听名教授们的课程,感受北大的学习氛围;三是在北大周围工作的在职人员,到北大来寻求他们有用的信息,听一些知名企业家演讲或是充电培训什么的;还有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理想青年,单纯为求知的目的来北大寻找答案。

  柳哲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和创业在北大,没有学籍、未曾佩戴过北大的校徽,手中也没得到校方的任何凭证。但为了追寻知识、能力和智慧,柳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北大边缘人。在探索真理、寻求知识这方面,北大人和北大边缘人是平等的。大家几乎拥有同样的学习条件,从某种程度来说,类似柳哲一样的边缘人求知欲更强,对所能利用的资源用得更加彻底。

  范国梁:为族谱寻根幸而圆梦北大

  52岁的浙江菜商范国梁,得知自己是宋代理学思想教育家范浚的第29代孙后,下决心学习提高文学水平,以研究族谱和整理先祖作品佚文。

  范国梁原本是以卖菜为生的,家中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仍然租房子住。尽管范国梁年纪很小时便失去读书机会,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学。据范国梁介绍,在他的家中,收藏有三四百本各类书籍。

  他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却非常爱读书,尤其喜欢研究族谱。在知道了自己是宋代教育家范浚第29代孙后,他四处寻找家谱、寻访族人,更迷上了先祖范浚的著作,不仅重印《范香溪集》,还个人出资修葺范浚父亲范筠的墓地,先后花去10余万元积蓄。

  在研读范浚的作品之后,范国梁对祖先愈加敬仰,下定决心要学习研究并弘扬祖先的文化思想。但是对于只有三年级文化水平的范国梁来说,仍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祖先的作品并不是能完全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

  2010年9月,在北大旁听十几年的柳哲在修柳家族谱时,发现《范香溪先生文集》里收集着一篇涉及自己祖先的佚文,通过网络留言,柳哲与范国梁联系上了,两个人在交往过程中成为了好朋友。在知道了范国梁正为自己古汉语水平不高而烦恼的时候,柳哲便动员他来北大学习。在柳哲的动员下,范国梁踏上了北大求学之路,圆大学之梦。

  来北大旁听,范国梁没有和妻子细说,只说到北京看看有什么发展。范国梁解释说,妻子知道自己喜欢读书,梦想读大学,就算知道了,但我是来学知识,我想老婆孩子会理解的。

  初来北大的范国梁本来是把自己准备的1万多块钱作为1年的生活费,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他还是咬牙花3000多元买了电脑和打印机,一方面学习,一方面便于与家里和外界交流。在柳哲帮助下,范国梁在香山公园附近村子里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间,月租700多元。范国梁说:“这里条件是差了一点,但这里离北大还算近。”买了电脑、打印机,租了房子,这就花了一多半的钱。

  食堂一碗面条7块钱对于范国梁来讲都是很贵的,中午仅买两个馒头喝点茶水充饥。在这样的条件下,范国梁依旧精神抖擞,“计划在北大进行2年的旁听,将来学以致用,回报北大。”范国梁说。

  自从开始了北大的学习之后,范国梁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对图书馆已是熟门熟路,只要是关于范浚的材料,他都想借来研究。

  虽然一些课程对于范国梁来说有很多听不懂、看不懂的地方,但是经过潜心的学习,一定会寻找出门道,最终有所收获的。

  他打算借助北京各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重新修订《范香溪先生文集》。甚至,将来想像老祖宗那样专心做学问,靠写文章赚稿费。


相关文章阅读

1、跳蚤族 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 在Office里活跃着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不讲究跳槽中的“金九银十”规律,也不参考什么“淡季旺季”的因素,工作想换就换,说走就走。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56.1%的人士第一份工作不满一年,能在第一

2、伦理道德专业论文:八荣八耻论文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

3、王兴创业启示录:做正确的事 从创建校内、饭否、海内,直到现在的美团网,王兴形容自己一直在冲浪。但他的每一次冲浪都被后来的浪头超越。王兴总能够先人一步发现市场机会,却总难以将机会转化为财富。对于创业者来说,王兴的经历提供了一

4、冯仑:“没事找事”的创业者也是值得尊重的 有使命感的创业者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不当事。要鼓励和嘉奖这种“没事找事”,让创业者成为舞台的中心,给与尊重和掌声。所谓自由,其实就是这样。   6月26日,中国未来之星年会在成都举行

5、聚淘网李明顺:虔诚的创业“教徒” 暗黄格子衬衫,休闲短裤,双肩背包,如果不是在聚淘的会议室里,你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创业公司的CEO,李明顺今年31岁,现在的聚淘已经是他第三次创业,李明顺说:“创业是一种心态。”在这个欲望批量生产的社会,

6、用工荒使得用人单位自降门槛 近期,大学生招聘会接连召开,但用人单位却反映,他们虽不再“非硕博不招”,却换来了毕业生的惜投简历,“我们怀疑毕业生因自己感觉就业形势好,转而开始挑拣工作。”记者调查发现,因薪资价码谈不拢等问题

7、市场营销专业论文:消费者重购意向形成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维系老顾客,满足顾客的期望,不断增加顾客的重购行为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顾客满意、顾客的品牌偏好、顾客的多样化追求倾向、替代品的吸引力和顾客感知的转换壁垒是影响顾客重购的主

8、事业编制的殡葬职业已不是最受大学生热捧 虽然最后一天报名的人数还未统计出来,但是报名竞聘武昌殡仪馆3个殡葬岗位的人数就达171人,殡葬岗位成了本年度武汉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香饽饽”。报名者中不乏名牌大学的本科生,还有研究生

9、走向兼职 毕业很多年了,一直就这样毫无建树地飘在这座城市。对人生的态度一直都是开心最重要,并不怎么去追求高品质生活或高品质人生,一切在乎活得开心与否?所以从不勉强自己。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方

10、采购物流专业的简历模板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 性别:女 出生日期:   手机: E-mail: 现就职于上海某公司3年工作经验   求职意向   期望从事职业:供应链管理/采购/物流   工作经历